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成教学子志愿担当
面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东海继教的大学生志愿者勇担责任、践行使命,不断创造“舍小爱为大爱”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主动请缨,在各自的岗位上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毅志、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抗疫一线,用最感人的画面、最底层的声音、最正能量的事迹,唱响最嘹亮的青春赞歌,用实际行动践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优秀学生志愿者再创佳绩 ——物流191班 俞俊
物流191班学生俞俊曾是东海学院2020年疫情防控优秀学生志愿者,他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当上海疫情来袭时,俞俊再次义不容辞报名参加志愿者。从3月12日开始,上海各小区开始全员核酸检测,俞俊就开始他的志愿工作,参与社区维稳、帮助居民填写健康云等。
时隔两年再次穿上防护服,再次跟熟悉的朋友一起搭档,心中有喜悦也有难过,喜悦的是又可以一起并肩作战了,难过的是上海疫情那么严重。俞俊家住松江。从4月1日开始小区封控,他工作时间里每天清晨五点半到居委会报到,与搭档一起负责社区核酸采样相关工作。通常,清晨六点开始核酸时,很多居民还在睡觉,需要他们上门提醒。核酸检测结束了,腿也软了,嗓子也失声了,但俞俊他们总能高效及时地完成居委交办的任务。小区被封闭的前三四天还好,可时间长了很多居民都憋不住了,也有很多怨气。俞俊每日巡逻小区,劝阻出来的居民回去,帮助配送物资等。为了做好志愿者,俞俊把小区每户人家门牌号都记住了,成功变身为小区小马达,小灵通。小区的居民从开始的不理解和抱怨,到现在大家都交口称赞,纷纷夸他们是小区最美志愿者。俞俊的志愿者服务还在继续,他用热情和真诚去感染每一个人。
校园里的志愿者 老师的好帮手 ——计算机192班汤政启
3月16日,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在图文信息中心老师推荐下,计算机192班学生汤政启留在学校当起了志愿者。“学校需要我,我想做点有温度的事情”,这就是汤政启志愿担当的朴实语言。作为图文信息中心张林源老师的助手,汤政启与张老师一起保障学校网络信息的畅通,同时还自愿担任校园志愿者,哪里需要到哪里。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师生出入校内场所,必须做到人员踪迹实时更新,汤政启在老师带领下,终于将场所码落实到每一个场所。自4月5日开始学校全员核酸检测,汤政启又成为核酸采样志愿者,配合做好师生以及后勤人员引流管理。他说:“穿上蓝色防护服的那一刻,责任心也就涌上了心头。” 疫情大考,汤政启同学学会了担当。
疫情防控青年突击志愿者在行动 ——机电191班谷文彦
在奉贤区南桥镇传悦坊的防疫执勤点,总会看到志愿者们穿梭在人群中忙碌的身影。机电191班谷文彦就是其中的一员。正在公司兼职的谷文彦同学听闻奉贤区南桥镇的全体人员都需要做核酸检测并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名疫情防控青年突击志愿者。
3月19日是谷文彦防疫执勤第一天,他尽心尽力地维护现场核酸采样秩序,帮助老人、小朋友与行动不便者走绿色通道,并且引导居民们完成核酸采样相关操作。“志愿服务中,我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被需要真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会一直都在!”这是谷文彦同学的心里话。
社区志愿者忙碌的一天 ——计算机191班胡悦
清晨6点胡悦同学便早早起床,穿上防护服提前到岗,迎接新一天的志愿者服务。早上做核酸采样,她负责的是整一栋楼的居民,这个楼里有不少腿脚不方便、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和残疾人,胡悦热心帮助大家预约好核酸码并上报给社区,由社区安排医护人员上门为需要的居民做核酸采样。同时,她利用休闲时间,用大喇叭给居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要求居民足不出户,做好防护。中午,胡悦便承担起清理楼栋垃圾的任务,将居民的生活垃圾全部分类好放到垃圾桶。下午,全国各地运来的物资到了,她及时进行登记,一户户分发这些物资。对于有需要特殊帮助的居民,她及时上报社区,力求做到帮助到每一位居民。小区总共有72栋楼,等到全部分发完物资后已经到了晚上8点,她也结束了一天充实的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胡悦同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承担起社区志愿者的职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请战书”得到了妈妈的支持 ——机电201班 倪义城
3月28日清晨5点,机电201班的倪义城同学起床洗漱,简单吃完早饭后,来到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瞿东居委大楼,狭小的居委办公室早已站满小区志愿者们。在医护工作者的指导下,他穿上防护服,投入一天紧张的工作中。
“您好,请出示核酸码。”“爷爷奶奶,您要把口罩戴好哦!”“小朋友真可爱!但是要戴好口罩才是乖宝宝!”倪义城学着其他志愿者的样子,与很多老人、孩子打交道,耐心细致地引导大家做好疫情防护并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直到下午3点,小区2万多人的核酸检测才完成。倪义城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饥肠辘辘。吃过午饭,小区封控楼栋和密接人员未下楼核酸,需要上门采集,倪义城自告奋勇,为医务工作人员带路。
倪义城说:“居委发布志愿者招募通知后,我立马就写了‘请战书’,当晚居委人员联系我,确认我疫苗接种情况后,让我第二天就上班,我既激动又有点害怕,不敢告诉家里人,第二天一早偷偷摸摸地就出门了。”妈妈得知他瞒着家里人去做志愿者后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虽然我有些担心,但也很高兴,他去参加志愿者工作,奉献社会,是好样的。”
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 ——机电201班 宋祎康
大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时候,机电201班学生宋祎康便已从“疫情防控物资盒”中拿出面罩、手套、口罩,穿戴整齐上岗了。土生土长的宋祎康家住闵行区兴银花园,这个呆了20年的城市,它生病了。疫情来势汹汹,宋祎康很早就联系居委,希望能帮忙,直到前两天,他才收到上岗通知。从清晨到傍晚,他协助居委工作人员在核酸采样等候区、待检区、检测区维护秩序,引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烈日下,面罩上的薄雾也挡不住他质朴的笑容。每天12小时的工作量,对于从未吃过苦的宋祎康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厚厚的防护服,一穿至少4小时,不能上厕所,不能进食,还很热。工作第一天,回到家的宋祎康倒头就睡了,第二天清晨,又开始一天的工作......
宋祎康说:“新时代大学生就应该有热情、有激情,应该有对社会的担当。这次锻炼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的目标毕业后顺利入伍,成为一名军人,感谢学校老师对我的培养。”
(通讯员 尤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