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艺术设计学院党支部学习《习近平在上海》

资讯来源: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2-08-05

1112日,艺术设计学院党支部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在上海》。

会上,党员老师们结合专题学习内容进行研思细悟,分别联系实际作了学习交流。大家表示,要从《习近平在上海》书籍中积极汲取智慧、找寻方法、获取力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加自觉地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为推动学院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下为部分党员老师学习心得:

张芸芸:《习近平在上海》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同志20073月至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领导工作历程。通过对当时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市直部门和区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记者等的访谈,对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的主要工作和展现的丰富政治智慧、高超领导才能、勤勉工作精神、真挚人民情怀、强大人格魅力,作了生动翔实的呈现。

上海是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前从事地方领导工作的最后一站。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国际性大都市,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上海工作前,习近平同志已经有25年地方各个层级的领导工作经历,在经济发达的省份浙江担任省委书记4年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他在特殊时期担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虽然只工作了7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但他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对上海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蕾:最近我学习了《习近平在上海》的相关文件,感受颇深。其中两点尤其能够让我产生共鸣。一是习总书记曾说过“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和最令人向往的职业”。总书记如此地关心我们的教育事业,关心我们的教师职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好自己,奉献自己呢?教师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给我们提供了更好地工作环境,身为教师,我们唯有更努力地去工作才能回报教育,回馈社会。

二是习总书记在上海时强调“六个始终坚持”,第一个坚持便是“始终坚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身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在象牙塔内为人师,育人才,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应不断地提升自我,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研习,不断进取,与时俱进。既要保证一线的教学成果,也要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阿依仙古丽:上海的城市精神最早是在2003年全市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的,当时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8个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习书记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他在小组讨论发言中讲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要大气谦和,不要小家子气。面对批评,要体现胸怀、海纳百川,不能人家一说你的缺点,你就跳脚。习书记特别指出,上海作为一个发达地区,各方面走得比较快,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要精明开明、更要谦和大气,只有具备宽广的胸怀、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才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只有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闻过则喜,才能真正成就上海的“大”。在这座包容的城市,更好的发展。

林青雨:“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期望与嘱托,为上海未来发展领航定位、指明方向,让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充满干劲。”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上海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朴素的亲民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民生工作具体细致,现场对加装电梯、老年助餐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高的工作标准,谋划好、推进好当前及今后的各项工作。

刘伊丹:通过学习《习近平在上海》,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到习主席在工作中的内容和细节,他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习主席的为人谦和,做事有规划,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亲历亲为、持之以恒。

我也要立足自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习主席的为人和做事的态度。身为高校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方面,要把师德建设与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结合起来,与提高素养、展示形象、发挥表率作用结合起来,要立足本职工作,把课程德育改革项目落实到实处,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另一方面,除了教育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根本任务外,还要多多关爱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需要爱,要对学生多一份耐心、细心、爱心,就会多一名进步的学生,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发展。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专业学业而付出更多的努力。



(通讯员 丁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