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队伍 综述
一、加强思政工作专门队伍建设,配齐思政工作人员。
我校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少数民族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我校思政工作队伍明信念、强素质、重实干、有激情。
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内转岗等多种上下合力、严格把关,着力打造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社科部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14人,兼职思政课教师21人,全校学生数7318人,按照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目前的师生比为1:348。人事处将在2023年底引进3-4位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50人,少数民族辅导员8人,均为中共党员。少数民族学生数为386人,专职辅导员师生比1:146,少数民族辅导员师生比1:48。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配备专职心理教师1名,具有心理专业硕士海外留学背景,为各学院配备了兼职心理辅导员,共12名,师生比为1:1463。人事处计划2023年9月引进1-2名专职心理教师。
二、完善思政队伍工作制度,打造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平台。
我校党务系统设置党政办公室(组织、统战、宣传、文明)、纪监审办公室、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保卫处等5个职能部门;机关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设置经管学院、传媒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航空学院、护理学院、机电学院、社科部、基础部9个教学单位直属党支部。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群众拥护、能干事、肯干事的同志从事思政工作。党委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机关总支下设党支部、各教学单位直属党支部正副书记、委员等均配备到位,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占全校师生人员总数的1.12%,党支部书记均落实工作津贴。落实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政策。
(一)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岗位公开、择优选拔的用人机制,按需引进。每年根据学院需求做好招录计划,按照学校人员录用有关规定,做好面试、考察、岗前培训、试用等招聘录用各环节工作。预计到2023年底学校拟引进思政课教师2-3人。
(二)多渠道发展平台。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统筹人事处、社科部,明确了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路线图,积极推进教师招聘、人才引进、培养培训等工作。近三年,先后有21位具备教学基本技能的思政队伍工作者,兼职《形势与政策》、《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等思政和生命教育课程,学校思政教师队伍成为学校中层干部的后备培养梯队。学校现有48位中层干部中有20位具有辅导员或学生管理工作经历。通过校内公开条件、个人申请、试讲合格、所在学院(部门)同意的方式,促使校内符合条件的师资转任思政课教师。预计到2023年底有1-2人转岗。
(三)2017年12月,我校制定了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和学术工作规范。2019年底,依据上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属公办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人﹝2018﹞91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2019﹞71)号。2022年11月,我校制定了《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暂行管理办法》(﹝2022﹞68号)。我校思政教师可依据条件进行职称评聘。
(四)参加专业培训、举办各类讲座与活动,提升工作能力。新任教师全部安排参加市级岗前培训,新任辅导员参加由建桥学院承办的上海市辅导员岗前培训。思政课教师中有5位教师参加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每年辅导员校内培训不少于6次。近三年,辅导员校外培训共200余人次。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每年的培训次数能保证2次以上,如参加复旦大学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同时,邀请校外心理学专家对心理教师们进行答疑解惑和指导。持续举办“辅导员讲坛”系列讲座。近三年开展系列讲座15余场,同时结合青年导员读书会,连续5年开展“阅读是改变生命的力量”辅导员21天阅读打卡活动。创建辅导员工作室,打造品牌工作室。2020年11月成立了“东石榴”学生发展工作室,聘请洪汉英老师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工作室的成立是学生工作部在探索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实践中的一次尝试。
2023年学校成立5个辅导员工作室“幸福工坊心理工作室”、“‘DH灯塔’就业指导工作室”、“‘青红坊’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室”、“‘心’媒体·新启航学风工作室”、“三全育人劳动教育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
(五)完善激励机制。制定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所有对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指标均纳入学校对学院、部门工作的考核指标中,每学年根据各学院辅导员带班情况,结合学生不记名问卷调查、辅导员自我小结、学院领导考评、学工部总评等环节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每学年根据各学院思政教师上课情况,开展教学评价、年度教学展示、集体备课的评价等,学院领导考评、部门互评等环节对思政课教师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按照考核结果进行职务聘任、年终奖励等,并与绩效分配挂钩。
(六)苦练内功,以赛促建。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比赛,曾获首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上海市、高专思政课现场教学一等奖、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政课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等。社科部6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等称号。8位教师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学生工作部《基于“1+N”思政教育方法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活动》项目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民办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典型案例研究—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被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关工委课题组“五老民族情 关心下一代”荣获第15次(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
近三年,依托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主题班会、辅导员主题宣讲、学生工作精品化项目、特色工作法等平台,以赛促建、以学促思,加强辅导员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辅导员专业基本功训练。荣获2022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作为民办高校唯一获奖者。2021、2022年连续获得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上海市辅导员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大赛二等奖、获得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设计大赛三等奖、获得上海高校辅导员心理微课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学校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连续三年参加“宝尊杯”校园直播大赛获得冠军殊荣,10余位辅导员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将辅导员培训心得、工作案例、论坛征文等成果汇编成册,加上辅导员读书心得集和获奖学生风采录,近三年出版学生工作文集11册。2个学生工作项目获得上海市党建与思政课题立项,1个学生工作项目被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精品化项目立项。
辅导员讲座、培训
比赛获奖
三、加强思政工作,建立党委教工部工作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我校教师工作部成立至今,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相关制度日益完善。2020年,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严格进行违规惩处,治理师德突出问题,制定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多年来,我校规范教书育人和学术道德等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制定《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师德行为规范》;2021年1月,我校出台了《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东字[2020]95号),把师风师德建设作为第一标准来考核全员教师。把师德规范要求与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年终考核、评优奖励、工资晋级等挂钩,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表现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对教师道德失范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基本建立起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合同到期后,一律予以解聘。如:在应聘须知中强调诚信履约;在2019年制定的《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2019 71号文)中明确规定:聘委会下设“思想品德考察组”、“教育教学考察组”和“学术与技术评议组”。对申报人员分别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能力考察和学术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评审。思想道德考察实行一票否决制;在2022年制定的《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校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暂行管理办法》(2022 68号文)在评价方法中明确规定把师德师风评价作为校聘的首要条件,对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贡献突出者优先考虑,对师德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我校每学期期末均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2022-2023学年我校师德师风网上满意率达98%以上。
教工部思政考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