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综述
一、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服务社会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强化责任担当。在疫情期间,开放教室和组织监考人员,为各类社会考试提供考点。2021年承担了各类社会考试共计24项,共计37.5天,参加考试人数达到95421人次;2022年承担了各类社会考试共计14项,共计24天,参加考试人数达到52640人次。因我校在疫情期间承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突出表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特发来感谢信。
二、共建生命教育基地,推进大中小一体化建设
由社科部牵头,学校积极打造大思政一体化建设,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大手牵小手”的共建协议,我校作为联合申报单位入选“大思政课”的建设整体试验区名单,为大思政课建设赋能,围绕综合改革任务,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此外,教育部联合17部委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的总体要求谈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培育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理性平和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和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这个重大课题,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校和上海福寿园(青浦人文纪念公园)手牵手,共建生命教育基地的育人基础。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大思政、学生工作和党建以及就业规划等各个教育层面,借力福寿园优质的实践资源,通过这个全面系统的生命教育平台,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走近斑驳历史、走近英雄生命,深度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展职教时代风采
为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帮助学生激发职业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增强民航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下,学校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2023年5月21日,学校举办“航空职业体验日”活动,活动报名信息一经公布,家长们踊跃报名,最终数十名中小学生走进学院,感受航空职业教育文化,体验民航职业魅力。
四、参与社会服务,助力区域合作发展
近年来,学校党委积极参与闵行区、吴泾镇的区域化党建工作,聚集优势,对接社区需求,服务社区人群,大力推进区校、社校党建联建工作。学校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区域化党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吴泾发展同频共振,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区域党建的模式与做法,着力打造社区党建,对接地区需求,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应用的作用,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推进区域共建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
为助力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海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在全市创设“上海职工学堂”。学校致力于公益培训,以此为契机打造技能培训品牌,校工会积极申报,于2019年6月正式挂牌。
2019年以来,东海学院匠心医护职工学堂为闵行区各企业职业培训2200余人次,满足了广大社会职工就近就便提升技能素质的迫切需要,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2021年,该学堂升级为上海市示范级“职工学堂”。
学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2021年3月11日共计献血量235人份47000ml,2022年09月21日341人份68200ml,2023年3月17日367人份73400ml,完成上海市血液中心交给我校的献血任务。
2022年3月以来,上海经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学校师生职工积极投身到学校、社区一线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学校教职工党员积极响应号召,陆续在“先锋上海”小程序完成“双报到”,报到率达到100%,他们协助居委干部组织居民核酸采集,发放抗原试剂盒,为居民分发配送生活物资,为居民接收快递和快递消杀,并劝阻出门遛弯的居民做到“足不出户”,工作中不怕风险,勇于担当。
在市警备区、市教委和区人武部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双组长征兵工作领导小组,三年来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征兵工作任务。连年获得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三年共为部队输送合格大学生士兵129人,作为一所公益性的民办大学,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2005年开始征集大学生士兵至今,东海学院已经为部队输送大学生士兵600多人,学校连续11年被上海市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注重征兵工作宣传,学生踊跃报名应征。2023年春季,毕业班学生应征报名就达120多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30名毕业班学生被区征兵办确定为预定新兵,3月16日他们已经分批奔赴军营,实现了携笔从戎的梦想。
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1609部队55分队双方结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单位”,以“共学创新理论、共树时代新风、共育优秀文化、共促文明创建、共促国防教育”为目标,提高共建双方的全面建设水平,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在每年的“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校领导带队组织人员到共建部队进行拥军慰问;每年新生入学后,共建部队按上级要求,帮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收到较好成效。